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在中小學推行書畫藝術教育
http://www.zzhddl.com2020年11月11日 09:49教育裝備網
手執毛筆,輕蘸墨汁,懸起肘腕,凝神靜氣,隨著筆尖的游走,一個個靈動的“月”字浮現在了雪白的宣紙上。
近日,在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碧玉學校的書法課教室里,書法教師趙志剛來回踱步,不時低頭俯身查看學生的書寫情況,或耳語提點,或執筆示范。教室里,墨香陣陣,四壁掛滿了學生的書法作品。窗外,秋色染紅了樹葉,黃土高原山巒層層疊疊,環抱著這所鄉村校。
“家中無字畫,不是通渭人。”車輛行駛在通渭縣城里,馬路兩邊隨處可見畫廊、裝裱店。據統計,在這個常住人口不足10萬的小縣城,光裝裱店就有100多家。也正是依托“中國書法之鄉”的地域優勢,通渭縣把書法教育作為構建“墨香校園”的突破點和著力點,大力推廣。
走進位于縣城的文廟街小學,在墨香階梯、書畫展覽室、書畫長廊、墨香櫥窗、書法功能教室里,師生的每一幅書畫作品、每一項成果都被陳列展現,讓這所百年學校由內而外散發出獨特的書法魅力。
該校校長何麗芳介紹,學校堅持“課內普及、學科滲透、三字并舉、整體提升”的書法教育思路,通過環境的優化,將書法傳承意識融入到每名師生心中。目前,學校涌現了一定規模的“興趣生”、幾十人的“特長生”、10余人的“尖子生”。
“在通渭縣的每所小學,均成立了少兒書法興趣小組,在一、二年級開設寫字課,三至六年級開設書法課,并排進了課表。”通渭縣教育局局長李富忠說,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校園內習字作畫蔚然成風,書畫藝術氛圍日趨濃厚,全縣學校書畫藝術教育初顯成效,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農村藝術教育實驗縣。
書法課如何開展?文廟街小學書法教師李懷遠介紹,一方面,通過引導學生欣賞名家名作,聽書法家的逸聞趣事,激發他們的書法興趣;另一方面,通過對筆畫筆順、間架結構、整體字的書寫進行規范指導,并要求學生對照字帖,做到用心仿寫、仔細對比、發現不足,從而取長補短。
“這一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習字興趣的激發和對字帖的研讀,通過自身的練習和師生的評價,全方位地提升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練習積極性,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李懷遠說。
那么,在這樣一個山區小規模學校多、教師編制緊張的縣,開設書法課,師資從哪里來?
“我們培養了一支專兼結合的書法教師隊伍。”通渭縣教育黨工委副書記陳啟明介紹,作為一個書畫藝術大縣,通渭縣的教師中不乏書法愛好者,甚至省級書法大師。“一方面,學校根據需求,從這些教師中選拔一部分人兼任或專任書法課教師;另一方面,在新教師招聘中,我們也會根據情況,招聘一部分有書法背景的專任書法教師。”
為了提升書法課教師素質,通渭縣教育局還“借力”西北師范大學書法文化研究院、甘肅改琴書法基金會、通渭悅心國際書畫村等機構,對全縣書法教師進行為期3年的培訓,并在教育系統開展了書法教師教學技能大練兵和“三字一話”大比武活動,整體提升教師隊伍書法教育水平。
師資質量有保證了,書法課開齊了,學生學得怎么樣?據介紹,通渭縣中小學每學期都會舉辦一次師生書畫展,所在學區每學年舉辦一次師生書畫展。教育局則每年在全縣范圍內舉辦師生書畫比賽和書畫展,目前已連續舉辦九屆。
“如今,成效已經顯現,來自通渭的學生在全國各級書法比賽中嶄露頭角,累計有200余人次獲獎。”陳啟明說。
“書法教育是一個長期堅持、不斷深入的過程。”碧玉學校校長祁懂禮說,學校將進一步深入提煉中國書法的“精、氣、意、韻、品”等優秀文化元素,將之與學校的文化精神相融合,并滲透到課程和學校管理中,融入到師生的學習生活中,內化為品格,外顯到行為,讓學生在翰墨書香中立德、怡情、啟智、健體,使學校的辦學品位不斷提升。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