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高校人才培養供需適配
http://www.zzhddl.com2025年04月30日 09:04教育裝備網
■促進應用型人才供需適配,首先應明確的就是經濟社會對人才的具體需要
■學科專業體系建設從“學科邏輯”向“產業邏輯”轉變,有助于應用型人才“定制化培養”和供需匹配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普及化發展,高校畢業生規模持續增長。自2022年起,高校畢業生人數已連續三年突破千萬。“就業難”與“招工難”并存的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以下簡稱《綱要》)明確提出要“完善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適配機制”,具有極強的現實針對性。
近日,上海市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改革試點啟動引起媒體和學界廣泛關注,其在發展理念、學科專業調整機制、育人模式、評價方式等方面的積極探索,既是推動應用型人才供需動態適配的先行先試,也將為應用型高校分類改革與發展提供有益啟示。
促進應用型人才供需適配,首先應明確的就是經濟社會對人才的具體需要。多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發生歷史性深刻變化,取得歷史性成就,但部分高校也一定程度上存在人才培養與行業需求錯配等現實問題。
當務之急,就是要引導應用型高校轉變發展理念和辦學邏輯,打破學科專業“內卷”、院系相對封閉辦學的格局,堅持開放辦學、開門問策,主動對接區域產業發展需求,及時更新分行業分領域的人才需求,實現應用型高校學科專業設置、人才培養供給與產業需求動態、精準、有效對接。
促進應用型人才供需適配,離不開學科專業的優化調整。近年來,教育主管部門積極推動高校調整優化學科專業設置,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舊專業換新名稱”等現實問題,究其根源還是學科專業的內生邏輯在起主要作用,來自院系內部和各學科教師的話語權主導了學科專業設置與調整優化。
上海應用型本科高校的此次改革試點從調整機制入手,組建由對應行業產業主導的委員會,來自行業產業的委員占比不少于50%,且主任委員由行業產業資深專家擔任,實時研判行業產業發展趨勢和崗位需求結構變化,據此精準指導學科專業設置與優化調整。這就從根本上改善了學科專業設置內循環的決策流程,改進了產學結合的閉環反饋機制,推動了學科專業體系建設從“學科邏輯”向“產業邏輯”轉變,有助于應用型人才“定制化培養”和供需匹配。
促進應用型人才供需適配,歸根到底是人才培養質量與崗位需求的匹配和適應。對于應用型本科高校而言,就是全力以赴提供畢業生的就業適應性,促進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而這一目標的實現,有賴于完善校企協同育人模式,由校企雙方協同開展專業規劃、教材開發、教學設計、課程設置、實習實訓等。
上海應用型高校的實踐表明,校企共建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是非常有意義的探索。充分利用產業園區、大學科技園、行業龍頭企業等優質資源,根據企業提供的生產服務真實場景和技術要求構建實習實訓環境,建設產學研用一體的綜合性實踐基地,讓學生在干中學、在學中練,從而提高應用型人才的實踐能力和就業能力。
促進應用型人才供需適配,還需充分發揮教育評價的指揮棒作用。《綱要》指出,按照研究型、應用型、技能型等基本辦學定位,建立分類管理、分類評價機制。此次上海的改革試點突出強調將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和服務行業的成效作為學校辦學績效的主要考察指標,完善學生學業評價、畢業生職業發展跟蹤評價機制等,體現了上海市分類管理、分類評價地方高校的科學導向。這有利于引導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師開辟產教融合賽道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有利于引導畢業生高質量就業,切實解決應用型人才培養供給與產業需求錯配的現實矛盾,有利于引導地方高校突出辦學特色、主動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作者系蘭州文理學院常務副校長)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