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梯田”開啟學生生態保護之旅
http://www.zzhddl.com2025年04月30日 09:42教育裝備網
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云南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其森林、村寨、梯田、水源“四素同構”的生態奇觀,充分展現出千年哈尼梯田農耕文化中所蘊含的“生產、生活、生態”的和諧關系。
“云上梯田”智慧生態保護創新課程,面向七至八年級學生開設,旨在讓學生全面學習與梯田生態保護相關的多學科知識,并探究如何利用科技手段幫助哈尼梯田實現生態保護。
課程初期,學生們帶著“梯田的水從哪兒來”“梯田的水怎么分”“梯田的水怎么保護”的3個追問,通過利用大模型搜索相關知識,開啟了一場數字與生態融合的創造之旅。有學生通過搜索網頁信息,掌握了哈尼梯田的基本情況;有學生采用線上線下的問卷調查、訪談的方法了解哈尼梯田的人文背景;也有學生通過提煉調查報告關鍵詞,使用AI繪畫生成了精美的梯田生活畫面,深入了解哈尼梯田的生態情況。
課程中期,筆者與學生們一同去往實地開展探究學習。學習中有“木刻分水”的古規,也有結合遙感、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的智能化監測保護管理平臺。一名學生和我交流時表示,他要制作一個幫助“趕溝人”維護梯田水渠的機器人!
學生們蹲在勞動實驗基地田里認真調試設備的場景也讓筆者難以忘懷:他們第一次知道,課本里“生態保護”4個字,可以變成會提示的氣溫指示燈、能自動排水的智能閘門。在完成水位智能報警裝置后,一名學生分享時說:“經過多次的測試,我終于找到水位傳感器的數值偏差是因為靈敏度下降,這樣簡單的小功能實現原來也需要持久的認真+細心。”
回校后,學生通過對開源硬件與編程軟件的學習,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設計制作出了各樣的哈尼梯田生態保護機器人:擅長繪畫的學生對機器人的外觀與梯田模型進行設計,用3D打印機與激光雕刻機制作出了機器人的外殼;擅長編程的學生則進行功能代碼的編寫,和組員配合完成了整體組裝與程序調試;而一名認真細心的學生則記錄下來小組研究的過程,完成作品說明編寫和資料整理。他們小組設計的機器人不僅有幫助梯田水循環的蓄水功能、協助梯田管理的排水功能,也有方便游客和科研的天氣播報、人臉識別安保等功能。
通過這次智慧教育課程實踐,學生從紙上談“生態保護”,到親手創造了智慧的“生態保護”,他們收獲的不僅僅是對知識與技術的掌握與創新,還提高了用科學思維解決生活問題的意識、用科技力量守護家鄉的覺悟。
(作者單位: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紅河州實驗學校)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