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閱讀,筑就生命基石——來自第四屆全民閱讀大會的報道
http://www.zzhddl.com2025年05月14日 09:18教育裝備網
當人工智能(AI)的浪潮撲面而來,全民閱讀迎來變革之年,如何讓閱讀成為青少年生命的基石?如何用專業研究指導師生閱讀……日前,第四屆全民閱讀大會在山西太原舉行,主題為“培育讀書風尚,建設文化強國”。大會圍繞全民閱讀的重點任務和關鍵環節舉辦了一系列論壇和主題活動,其中,“書香校園”建設推進會、家庭親子閱讀論壇、青少年紅色閱讀接力活動、“百社千校萬里行”啟動儀式等活動不斷掀起熱潮,青少年閱讀成為熱門話題。
奏響全民閱讀的青春樂章
在“書香青春·賡續紅色血脈”青少年紅色閱讀接力活動中,學生們講述《紅色家書》,朗誦《可愛的中國》,合唱《唱給你聽》《在燦爛的陽光下》,采訪抗戰英雄后代,分享《雷鋒日記》《紅星照耀中國》《人世間》《世界里的中國》等閱讀感悟……一封封家書承載家國情懷,一聲聲囑托跨越百年時空,一段段青春和歷史的“超酷”對話,奏響了全民閱讀的青春樂章。
太原師范學院學生趙星巖說,《紅色家書》帶給他信仰的力量、向上的力量和前行的力量,更加堅定了共產主義信仰。中國編輯學會會長郝振省認為,每一本紅色經典都是一座精神寶庫,記載著黨和人民的奮斗歷程,蘊含著豐富的紅色基因和偉大的革命精神,凝結著編輯工作者的智慧與心血。抗戰英雄后代、左權將軍外孫沙峰表示,在信息爆炸時代,青少年應該多讀紅色經典,從中汲取精神力量,樹立遠大理想,并不斷為之努力。
在“書香校園”建設推進會上,山西省教育廳、福建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等分別交流區域、學校推進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和“書香校園”建設的經驗做法,北京大學2024級博士生陳柯環、上海市盲童學校高二年級學生魏燁麒等分享讀書體會。
鄉村閱讀“故事會”現場啟動的2025“點亮閱讀微心愿”活動,已為6000名鄉村兒童征集了“閱讀心愿”,將聯動社會力量讓知識的種子在田野間生根發芽。
閱讀的起點在家庭,文化的根脈在傳承。在家庭親子閱讀論壇上,來自江西的陳平梅家庭分享了“四代讀唱紅謠,同守一片初心”的故事,讓家國情民族魂融入血脈、扎根心靈;河北省婦聯交流了“傳遞愛心媽媽驛站中溫暖書香”的經驗,讓閱讀陪伴化作希望之光,照亮兒童前行之路;“天眼”工程總工程師姜鵬講述了扎根深山、探秘天眼的奮斗故事,鼓勵孩子們探索閱讀“宇宙之書”,書寫人生精彩篇章。兒童文學作家高洪波說:“書香家庭和書香中國建設對充盈兒童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具有深遠意義。”
數字化閱讀重塑閱讀習慣
漫步大會現場,AI朗讀亭、創意翻書墻、“大家談閱讀”刷屏體驗等沉浸式數字閱讀空間,吸引很多市民駐足體驗。
大會發布的《2024年度中國數字閱讀報告》顯示,我國數字閱讀市場總體營收規模為661.41億元,數字閱讀用戶為6.7億,近5年持續增長。第二十二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數字化閱讀重塑成年國民閱讀習慣,2024年近八成的人通過手機閱讀,成年國民紙質圖書和電子書閱讀量雙增長,分別為4.79本和3.52本。
人工智能的發展對書香校園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書香校園”建設推進會上,北京第二實驗小學黨委副書記、校長蘆詠莉談到書香校園建設面臨來自電子產品、短視頻、信息過載的三大挑戰。她介紹,學校從一年級就倡導“捧起書本的閱讀習慣”,并把讀書活動延伸到家教社等各個層面。隨著學生識字量的增多,學校在中年級開展經典閱讀,并運用三段式閱讀法,使學生們發現整本書的閱讀樂趣。面對大量的信息,進行批判性思考,并通過辨析式問題串,引導學生感受思想的力量,讓濃濃的“書香校園”轉化為學生成長與創造的力量。
中國出版協會全民閱讀工作委員會主任聶震寧認為,全民閱讀是一個靜水流深的過程,既要擁抱技術革新,也要堅守文化本心。通過新媒體平臺,能夠將經典著作、優質內容,以短視頻、有聲書、互動圖文等形式精準觸達用戶,再引導他們回歸紙質書的沉浸體驗,從閱讀中汲取更多的智慧與力量。
“當AI成為我們的閱讀資源,當算法為我們生成書籍,我們更要主動探索那些構建了人類文明進步階梯的經典。”山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科幻作家劉慈欣在主論壇上強調,“閱讀的本質是人類與自我、與世界、與永恒的對話,人工智能不是取代人類,而是拓展人類的能力邊界。”
全方位構筑青少年閱讀支持體系
全民閱讀的蓬勃發展,離不開政策法規體系的持續推進。自2014年起,“全民閱讀”連續12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21年,“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進一步提出“深入推進全民閱讀,建設書香中國”。2023年3月,教育部等八個部門印發《全國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實施方案》。
“抓住了學校的閱讀,就抓住了全民閱讀最關鍵的群體、最關鍵的陣地、最持久的影響。”在“閱讀新時代”分享與推廣活動中,中國出版協會理事長鄔書林強調,要高度重視青少年閱讀,用好內容、新載體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讓古今中外的知識在校園生根、開花結果。
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進中央常務副主席朱永新提出,要全方位構筑青少年的閱讀支持體系。首先,強化家庭在閱讀教育中的核心作用,學前和小學低年齡段是兒童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父母不僅應該提供書籍和孩子共讀,鼓勵孩子自主閱讀,更應該通過圖書館、書店等場景的體驗,拓寬孩子的閱讀視野,幫助孩子通過書籍形成穩固的閱讀能力和習慣。其次,中小學時期是重塑青少年閱讀的第二個關鍵節點,這個時期的青少年開始形成獨立的閱讀偏好,也是“讀者”與“非讀者”分化加劇的重要階段,要重視學校閱讀課程與閱讀活動的影響。再其次,加強閱讀評價研究,深入把握青少年中“非閱讀”群體的主要特征,為更好地改進閱讀、提高閱讀效果提供經驗證據。
值得關注的是,第二十二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2024年我國0—17周歲未成年人圖書閱讀率為86.6%,人均圖書閱讀量為11.65本,每天閱讀紙質圖書36.3分鐘。
對此,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馮士新在全民閱讀研究論壇上表示,青少年圖書閱讀率很高,但是閱讀時間只有30多分鐘,這是遠遠不夠的。希望青少年每天有一小時的閱讀時間,養成紙質閱讀習慣。
“推動‘非讀者’向讀者轉型,全民閱讀才能真正‘全’起來。”朱永新說,要努力影響身邊的每一個人,讓所有的“非讀者”成為真正的讀者,這是全民閱讀的神圣使命。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